台海网2月2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魏文)厦门今年的中考从6月21日开始。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有人振奋,有人担心,还有人想“逃避”。昨日,学堂阿文热线(8894016)接到读者吴女士挂来的电话,面对已经初三即将参加中考却又想打退堂鼓的儿子,吴女士苦口婆心,希望儿子“迷途知返”,但儿子似乎无动于衷———
热线讲述
儿子已经三天没去上学
吴女士(厦门某中学初三学生家长)
儿子已经三天没有去学校上课了,如果不是儿子的班主任给我挂电话,我还蒙在鼓里。儿子一开始还不太愿意承认,后来才告诉我说他有去上体育课,对此我将信将疑。
周末,他就跑得没了影,傍晚回家吃完饭,就又守在电脑前玩游戏,好说歹说,儿子“波澜不惊”,只是不时地摆弄他那头头发,我越看越心烦——开学这几天,儿子就是因为头发和老师较上了劲:学校老师让他把头发剪得短些,但儿子不以为然。虽然经过两次修剪,但儿子的头发仍然“与众不同”,他把每根头发都弄得竖起来,或许是因为儿子看多了电视中那些 “快乐男声”的造型。这两天,儿子以“头发事件”为借口逃避去学校。
刚上初中时那个听话、上进的儿子去哪里了呢?初一时儿子学习认真,表现上进,老师都喜欢他,他的总成绩都保持在年段前20名,这让我和他爸爸很欣慰。我们特别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比我们出息。
我们特别宠儿子,从没打骂他。一年前,我们家在楼下开了个小店,我变得忙碌,对儿子关注少了,或许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儿子考上一所较好的高中不成问题。不料儿子却在这一年里变了。
以前同学上课讲话他会觉得吵,而现在他开始“掺和”。课余,他与一些不想读书甚至辍学的孩子越走越近。儿子变得叛逆:在家里,他竟然说不想和我与他爸爸沟通,“没什么可说的”;在学校,他开始顶撞老师……一谈学习,儿子便不耐烦。
这几天儿子竟不去上学,对我们的劝告听而不闻,我和他爸私下商量着是否要狠狠揍他一顿——以往我们对儿子太“温柔”了。但另一方面我却心有余虑:儿子会不会因此“破罐破摔”离家出走?
老师也对儿子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儿子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还扬言不读书也能赚到钱。中考临近,儿子却要打“退堂鼓”当起了“逃兵”,真让人揪心!
谁能给我出出主意让孩子重返校园?
名师点评
青春期“叛逆”很正常
李远(厦门金尚中学心理老师)
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叛逆和逃学。叛逆行为与孩子进入青春期及家庭与学校对孩子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有关;逃学行为是表面现象,是孩子不敢面对中考这个事实。
关于叛逆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和行为很正常,只是轻重不同而已。有经验的教师和家长都知道,初二是分化时期,也是男生进入青春期表现最突出的时期。
孩子出现叛逆,在学习上表现为和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对抗、唱反调,如:上课不听讲,课堂上看课外书、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课后作业不认真完成或者根本不做;在生活方面,穿奇装异服,不按中学生着装要求着装,留长发、理光头或者染发,说话带脏字,站队时故意不站好,别人安静自习时故意大声给同桌讲个笑话并让其他人都听到等。
怎样对待孩子的叛逆行为呢?
首先,每个家长都要有迎接孩子青春期的心理准备。而叛逆是学生成长人生中必须经历的过程,就好像毛毛虫不经过破茧而出,就无法变成美丽的蝴蝶。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前瞻性,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其次,平等民主的教育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家长要尊重孩子,以平等态度与孩子谈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老师和家长要反思,和孩子是心平气和地沟通还是居高临下的说教?
很多时候,要理解需要解决的是“问题本身”而不是孩子本身。举个例子:孩子留长发,其实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时尚,这是很正常的,老师和家长要先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心来看待:我们理解你,但校有校规,作为学生只能遵守规章制度。
第三,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自由的空间。这就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家长从孩子平常的言行应该猜测得出他们的“秘密”,采取“欲擒故纵”的措施管理孩子,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既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约束,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安度过青春期。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长要“眼睛盯得紧一点,心里放得宽一点,手里放得开一点”。
关于逃学
孩子不上学是一个表面现象。逃学主要是因为孩子不敢面对中考这个现实。初三学生都知道中考的重要性及意义,在老师和家长不断的唠叨中,在他们内心深处时刻都有“必须考出好成绩”的念头,逃学背后有两大可能因素影响着:
一是到学校太难受,特别是临近中考,整天的题海战术,各科老师争分夺秒对学生进行地毯式轰炸,学生的许多正常活动都被取消了,课表上的美术、音乐、体育锻炼等课程成了摆设,学生得不到任何喘息的机会,慢慢地对学习失去兴趣,心里感到烦闷。
二是对中考失去信心,以逃学、旷课行为来回避中考,以此对自己将来考不好做合理解释。这位家长的高度期望是孩子心中难以承受之重,孩子此时需要的是关怀而不是教导,因为孩子成绩滑落可能有相当的时间了,家长还时时刻刻以此前的好孩子行为、好成绩标准来要求孩子,即使孩子现在努力可能也很难达到家长心目中的成绩了,于是采取逃学来逃避。
当然,也不排除是和老师对抗、唱反调的因素,但一般对自己学习还有信心的初三孩子是不会以中考为代价来对抗老师和学校的,何况,从家长反映来看,这所学校老师也并不存在一些很过激的、足以刺激孩子到逃学对抗的行为。
相关建议
以平等方式和孩子交流
针对孩子的叛逆和逃学,李远老师为家长提供的“心理加油站”是:
首先,家长要改变以前的交流方式,避免说教,以平等、尊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沟通,否则孩子就会认为“没有什么好谈”。
其次,举行一次家庭讨论,认真倾听孩子对自己做法的解释,针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双方可以订一个类似合同性质的口头或书面材料,如孩子按时上学、完成作业等,就有权得到哪些相应权利如玩游戏以及家长保证不干涉唠叨等。反之,如果孩子没有做到这些,家长有权利对孩子采取什么行动,做哪些事情。当然此合同要求不能太高,而且必须孩子心里能够真正接受、做到。
第三,如果是孩子单纯因为害怕中考考不好而逃学,此时,主要是降低孩子对中考成绩的焦虑程度,家长要降低对孩子参加中考成绩的关注程度,可以和孩子说:“孩子,我们知道你成绩已经退步很多了,考不好就考不好,只要你好好去上学就好,将来你上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我们都认了。”也就是要让孩子降低对中考的焦虑:我们已经接受你会考不好的心理准备。